選對方法,戰勝「妊娠糖尿病」

門診來了一位35歲的新手媽媽,一進門便開始哭泣,經詢問之後,才知道這位新手媽媽,被診斷出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這位新手媽媽哭著問道:「為什麼是我?」、「我怎麼會罹患妊娠糖尿病?」、「我的寶寶會不會也得到糖尿病?」、「寶寶能不能平安出生」,語畢後,便開始大哭。 

母愛的光輝,孕育子女 

到底誰會罹患妊娠糖尿病,其實並無法從外觀上,甚至是行為樣態上可以觀察得到,所以才會在產檢當中,要求每位孕婦都要做「喝糖水檢測」,藉此篩選出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通常醫師都會安排懷孕第24到28周左右的孕婦做「喝糖水檢測」,因為在此時胎盤會分泌一種賀爾蒙-人類胎盤催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而它會將孕婦體內儲存的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再將游離脂肪酸轉換成葡萄糖,造成母體內血糖值升高。 

換言之,胎盤所分泌的人類胎盤催乳素,會讓孕婦的胰島素產生抗性,造成孕婦血液中的血糖值升高,其目的在於讓寶寶得到更多營養。所以,為了讓寶寶快速長大,孕婦承擔了高血糖的風險,因此,母愛的光輝,從媽媽的肚子裡便開始了! 

妊娠糖尿病比一般糖尿病,更重視血糖的控制,一旦血糖過高的話,將導致妊娠毒血症、胎兒畸形,甚至讓寶寶變成巨嬰,增加生產的困難度。總之孕婦的血糖太高,不只影響孕婦的健康,也會傷及寶寶的性命,新手媽媽們不得不慎重。 

甜蜜的負荷~「喝糖水檢測」 

目前新的檢測方式,是讓孕婦先抽血驗空腹血糖,接著再讓孕婦喝下含有75公克葡萄糖的糖水,然後分別在1小時後,以及2小時後,各抽一次血來檢測。 

其檢查結果,倘若空腹時,血糖值超過92 mg/dl,或者1小時後的血糖值超過180 mg/dl,亦或者2小時後的血糖超過153 mg/dl,就會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選對方法,戰勝「妊娠糖尿病」 

許多新手媽媽常以為吃澱粉類食物容易讓血糖升高,因此嚴格限制澱粉類食物的攝取,結果反而造成血糖過低。 

其實要維持正常的血糖值,只要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即可,建議最好每天吃六小餐,如此,比起一天只吃三餐,更能讓血糖值穩定。換言之,孕婦每餐不宜多吃,但餐餐都要有澱粉類食物才行。 

倘若真的不知道如何搭配三餐的飲食,建議最好找位營養師諮詢,透過選擇低GI的食材,搭配適當的烹調方式,可以讓您輕鬆地控制血糖。

營養師的控糖妙方 

依據2018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所公布的「2019年版糖尿病醫療照護」建議,倘若妊娠糖尿病的患者,能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每日自我監測血糖值,甚至是配合營養師制訂飲食計畫,便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下列是營養師針對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的飲食技巧與營養建議:吃的少,不如吃的巧 

  • 1. 選擇低GI,健康沒煩惱:
  • 所謂的GI值(Glycemic index),是指升糖值,也就是食物對血糖上升快慢的作用力。倘若食物在消化吸收後,讓血糖上升較為緩慢者,則稱之為低GI食物。
  • 2. 蔬菜要先吃,其他慢慢咬:
  • 青菜是低GI的食材,將用餐的順序改成蔬菜先吃,接著再吃肉、魚、豆、蛋類等食材,而將含醣的五穀根莖類、水果類,以及奶類等食材,移到最後再吃。如此,飯後的血糖就不容易一下子就升高了。 
  • 3. 醬料易忽略,小心高血糖:
  • 市售調味醬料(例如: 美乃滋、和風醬、千島醬、烤肉醬、番茄醬、甜麵醬,以及黑胡椒醬等等)隱藏了許多成分,而其中的糖分卻經常被人們忽略,因此建議您購買前,一定要看清楚營養標示,避免攝取不必要的糖,導致高血糖的狀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