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寶寶提早接觸副食品,更能預防過敏

大環境改變,過敏原遍佈四周,寶寶過敏狂發作,許多媽咪開始自責是否孕期不忌口,導致寶寶有過敏體質,另外,也有些媽咪為了防止寶寶過敏,禁止餵食大豆、魚貝、花生、雞蛋等。研究指出,少吃不一定能預防過敏,提早介入反而能夠提高耐受性,降低過敏機率!

為什麼四個月之後可以吃副食品呢?

新生兒腸胃『構造』在剛出生時已經發展完整,腸胃道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泌一些消化酶來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但消化酶在剛出生的時候並不多,所以寶寶消化的功能不好,所以剛開始寶寶以母奶或配方奶為主,不要給奶類以外的食物,等到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胃液分泌才比較齊全,此時可以添加副食品。然而寶寶的腸胃道系統要慢慢到一歲以上才會趨於完整、和成人功能相同。

四個月後添加副食品要注意什麼呢?

多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和台灣的專家們多建議6個月以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是家族史有過敏的孩子,甚至還會被建議延後再延後。這樣的觀念一直根深蒂固許久、甚至在許多長輩觀念中,然而,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反而還可能會增加過敏機會,4~9個月是嬰幼兒「口服免疫耐受性」的黃金時期。所謂「口服免疫耐受性」,是指胃道黏膜的免疫系統出現將嘴巴吃進的食物判定為無害於身體物質、而不是過敏原,產生上吐下瀉過敏反應的能力。

添加副食品的三個注意事項

  • 1. 避開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等,盡量不要買外面盒裝食物,包括不純的米麥精
  • 2. 四個月前寶寶腸胃道尚未成熟,不要早於四個月給予副食品

添加副食品時以少量多樣化為黃金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