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結婚3-4年了,肚皮一點動靜都沒有,老公又是獨子,每逢過年過節家庭聚會,不禁壓力倍增!相信身邊的朋友不乏也有遇到這樣的情境而苦惱不已。在台灣,晚婚現象日益普遍,女性懷孕年齡逐年增加,隨著年齡增加,卵子品質逐漸下降,可能因此不易受孕或提高早產、胎兒異常的機率。
根據國健署家庭與生育調查報告指出,曾因生育困難問題而找尋醫療服務者,經醫師診斷為不孕症者,已婚女性有28.40%。另一統計20~49 歲女性平均曾經自然流產比例為7.44%,40-44歲則增加為12.18%。現代緊張又忙碌的生活步調下,想要求子成功也變成一門重大課題了。
如何從日常飲食保健著手,均衡營養是最基本的不二法則,更要特別注意六大必備的營養素,一起來打造黃金好孕體質:
一、「葉酸」好神經
葉酸缺乏與胎兒神經管缺陷 (Neural Tube Defect: NTD)息息相關,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對於育齡婦女每日建議400微克葉酸,準備懷孕婦女在受孕前一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的葉酸,將身體調整至健康狀態為懷孕做準備以供自身與胎兒所需。富含葉酸食物,如:綠色蔬菜、黃豆製品、瘦肉、肝臟及酵母…等。
二、「鐵」定要足夠
根據流行病學觀察研究,證明孕婦嚴重貧血與低出生體重、早產、新生兒和孕產婦死亡率有關,危險性上升一至二倍。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天攝取鐵量為15毫克。富含鐵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類、豆類、豬肉、雞肉、魚與水產…等。
三、「維生素E」點通
維生素E又稱為「生育醇」,能使女性雌性激素增高,讓卵子有較佳的品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2毫克α-TE,富含維生素E食物,包括堅果類、花椰菜、番茄、水果類…等。
四、「鋅」福關鍵
鋅促進濾泡刺激素、黃體素合成與分泌。女性激素正常是懷孕關鍵。育齡婦女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2毫克,富含鋅的食物,如:如肝臟、魚肉、及瘦肉、小麥胚芽、南瓜子…等,素食者應注意缺乏的可能。
五、「硒」世珍寶
研究指出,懷孕前三個月流產或反覆流產的婦女,血清硒顯著較低。可能與硒蛋白較低,使細胞膜和DNA的抗氧化力降低有關。每日建議攝取量為55微克,富含硒的食物,如:海鮮、魚貝類、內臟類、肉類、大蒜、全穀類、蘆筍、蘑菇、芝麻…等。值得一提,反覆耕種使土壤的含硒量減少,影響了農作物含硒量導致素食者容易缺乏硒。
六、非「D」不可
維生素D會影響類固醇的生成,因此會影響雌激素及黃體素的產生,也與子宮和子宮內膜的生長及良好的胎盤功能有關。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07年修訂版草案也將育齡婦女調整為400IU,維生素D可由曬太陽或飲食中多攝取或奶類、鮭魚、蛋或菇類…等食物來獲得。
因此在備孕期,女性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和新鮮食材的均衡飲食,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或醫師的意見,選擇營養補充劑的補充。並避免吃油炸、刺激性食物,並要適度運動增加血液循環,讓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為成功懷孕做足準備,迎接令人感動的喜悅。
參考資料:
- ✦ Food with Influence in th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urr Pharm Biotechnol. 2019;20(2):114-122. doi: 10.2174/1389201019666180925140400.
- ✦ Dietary patterns, foods and nutrients in male fertility parameters and fecundabi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Hum Reprod Update. 2017 Jul 1;23(4):371-389. doi: 10.1093/humupd/dmx006.
- ✦ Diet and fertility: a review. Am J Obstet Gynecol. 2018 Apr;218(4):379-389. doi: 10.1016/j.ajog.2017.08.010. Epub 2017 Aug 24.
- ✦ 衛福部國健署-民國105年台灣地區第十二次家庭與生育調查報告
-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第七版
- ✦ 維生素D與人體健康,內科學誌,2014:25:25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