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得到腸胃炎,又拉又吐,還要餓肚子,真是苦了孩子,家長看了更於心不忍。
腸胃炎時,最常見的症狀即是嘔吐及腹瀉,過往的經驗都認為腸胃炎應讓腸胃休息、保持空腹。但美國感染症醫學會(IDSA)發佈的「腸胃炎診斷與照護指引」,中提到,禁食並不會讓腸胃炎更快痊癒。而真正危險的反而是腸胃炎期間甚麼都不吃,孩子在這段時間流失的液體和營養,可能導致脫水或日後的營養不良。
低滲透壓電解質液補充
嘔吐及腹瀉會使身體的水分大量的被排出,兒童相較成人,更容易有脫水的情形發生,如孩子排尿次數一天少於4次或尿液由清澈變深黃色,皆是脫水的徵兆。無論是IDSA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皆建議使用低滲透壓的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作為急性腹瀉時的優先補充。
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取代水分,可預防脫水及電解質、營養的失衡,建議可購買市售的兒童專用電解水,成人的運動飲料不建議作為電解水讓兒童補充,因其糖及鹽分過高,可能會增加腹瀉或對兒童的身體造成負擔。
電解質液也可在家自行製作:1-2公升的水+0.5茶匙的鹽+6茶匙的糖,可將一半的水分改為米湯,電解質液的質地以水狀較佳。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125-250c.c.的電解質液。
越早進食,越快痊癒
腸胃炎時要空腹已是過去的觀念,IDSA建議ORS補充後,12小時內要讓孩子進食,可預防日後的營養不足。正確的飲食並不會加重腸胃道的負擔。
可給予較清淡且低油的飲食,調味料及油脂不宜過量、降低辛香料類的使用,主食可給予白粥、麵條或馬鈴薯,蔬菜及水果則建議可使用瓜類、蘿蔔、大番茄、木瓜、香蕉等,可補充鉀離子且較好消化, 而研究發現無乳糖的飲食亦可縮短腹瀉時間,建議暫時避免乳製品,但母乳仍可持預哺餵。
重點營養補充:益生菌、鋅
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及鋅,可減少的腹瀉次數及縮短持續的時間。益生菌建議選擇改善腸胃道的菌種為主。而飲食中的鋅,可由豬肉、蛤蠣等補充。
預防勝於治療
多數的腸胃炎是由於飲食不當或是感染所導致,因此加強預防能有效的降低腸胃炎的發生。 接觸兒童及製作食物前確實洗手或以75%的酒精消毒,如手上有傷口應確實包紮。兒童以熟食為主,尤其含有肉及蛋的食物,應徹底煮熟並以適當的溫度存放。
最後還是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完全無法進食,而腸胃炎的症狀也未改善,一定要去找醫生協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