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也會過敏? 用藥安全莫輕忽

你有在看診時被醫師詢問:「吃藥會不會過敏?」

吃藥也會過敏嗎?自己是藥物過敏的高危險群嗎?截至2017年10月為止,因服用藥物造成死亡、障礙、嚴重疾病的藥害救濟案例為1665件,給付金額更超過四億五千萬新台幣,所以用藥安全莫輕忽。

藥物過敏是什麼?

顧名思義是吃、抹、施打藥物之後與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一連串的變化,導致輕者如:紅腫、搔癢、發疹,嚴重者如:呼吸困難、血壓降低、心跳減緩、脫皮、眼、口、鼻黏膜充血或腎臟損害等現象,就稱為「藥物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保護身體的作用,它能抵禦病毒、細菌等物質的入侵,若是遇到外來不同於本身的物質(通常是大分子),基於保護身體的功能,免疫系統會有一連串的變化,一般的藥物,由於分子結構不大,即使進入體內,也不致於引起身體免疫反應,少部份的藥物,其代謝的過程中,代謝物結構會和體內的大分子結合,進而引起免疫系統反應產生過敏。

何種人易有藥物過敏?

  • ✦  HIV、EBV 病毒感染者,因服用抗病毒藥物,有較高的機率引起藥物過敏反應
  • ✦  過敏體質者
  • ✦  藥物過敏史,自己或家人曾有藥物過敏的病史時,在用藥時須特別留意
  • ✦  長期服用高劑量藥物,如抗癲癇藥物、抗生素、阿斯匹靈、NSAIDs類消炎藥,就可能增加藥物過敏的風險及嚴重性
  • ✦  視力對於學習來說也很重要,EPA、DHA可保護視網膜及神經系統(二○二一年四月,《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科學》期刊報導)

辨別藥物過敏六字訣

近年食品藥物管理署積極推動民眾認識藥物過敏6大前兆症狀-“疹”、“破”、“痛”、“紅”、“腫”、“燒”,期望有效預防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提醒民眾,用藥後可能發生紅疹的症狀,也須留意眼睛、喉嚨、口腔等黏膜是否有所受損。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物過敏,用藥期間要注意身體反應,尤其是初次使用、或曾造成不適症狀的藥品,用藥時需保持警覺,一出現藥物過敏早期症狀時,應立即回診並告知用藥史,早期診斷治療可降低不良反應嚴重度。因為藥物種類或免疫反應機轉不同,部分過敏反應會在24小時內發生,但也有部分過敏反應可能延遲至兩、三個月才出現。過敏反應除了皮膚不良反應外,若用藥後發生心悸、呼吸困難,或出現不明原因的明顯疲倦、噁心、黃疸、茶色尿等症狀,皆可能是嚴重不良反應前兆,應儘速就醫。

曾有藥物過敏或不適的人,別忘了每次看病時,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並建議將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名稱寫下來隨身攜帶在身上可提供醫護人員做為參考並且更能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